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广州初次发现南越国文物 灰沟中出土铜箭头(图)

广州初次发现南越国文物 灰沟中出土铜箭头(图)

来源:产品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06 03:56:28

  时报讯 (记者 黎詠芝 通讯员 马建国 朱汝田 易西兵 记者 杜翠 摄) 从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时期开端,海珠区便是广州的“老城区”!日前,市文物考古研讨地点宝岗大路和同福中路交界处的某修建施工工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开掘,清理出南越国时期的灰沟、陶瓷以及汉代宋代时期的20眼水井、器物。这是初次在珠江南岸发现南越国时期的人类日子遗址。

  记者看到,在此次开掘中发现的南越国时期的灰沟为长条形,深约1.1米,大致呈西高东低之势。

  惋惜的是,灰沟上部或其他南越国时期的地层和遗址已被近现代修建损坏无存,无法深化讲究。据介绍,灰沟中出土物多为褐灰釉陶和褐黄陶,首要器形有陶瓮、罐、碗、纺轮等。器物饰以方格纹、水波纹和“米”字纹,纹饰朴素而精巧。沟中还出土一个长约3厘米的铜箭头,做工精密,上面的箭刺明晰可辨。

  考古专家和记者说,以往在珠江南岸的考古开掘,多以墓葬为主。如前进路、南田路发现的零散西汉中期墓,以及数量较多的西汉后期、东汉墓葬。此次宝岗大路开掘的南越国时期遗址,尽管为数不多,可是人类日子的遗存,如灰沟、日用陶瓷器和铜箭头,标明2000多年前就有“老广州”在海珠区日子劳动。很多历代水井进一步证明宝岗大路、同福路一带自古以来便是适合人类寓居日子的好地方。

  除南越国时期的遗址,还有20眼从汉代到宋代的水井,也是此次考古开掘的重要效果。考古专家这样以为,这是初次在珠江南岸发现散布如此密布的水井群。水井中出土铜、铁、铅、木、瓷、陶等不同质地的文物200余件(套),为罐、瓮、碗、纺轮和网坠等日子用品。除此以外还有少数陶灶、水井模型等冥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西汉时期的灰坑中,发现一批烧制变形的陶器。其间,有的器形产生显着的改变,有的和其他用具粘连在一起。考古专家判别,这批变形陶器来自工地西侧的海幢寺汉代窑场。据称,1996年在今海幢公园西侧、原明清海幢寺旧地,曾开掘出一个汉代窑场遗址,出土很多陶器。

  此外,一个晋代酱紫釉陶罐颇有目共睹,罐耳留有绳子。考古专家称,这些证明该罐是在汲水时跌落井内的。

  在工地西南角,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个明代池塘,至今已开掘出近百平方米。因为海幢寺距工地仅约200米,因而考古专家估量,该池塘可能是曩昔海幢寺内景观之一。一起,池塘内还出土一批明清时期的陶瓷器,其间一只明代的青花瓷碗,碗底和外壁饰有菊斑纹,碗的内壁刻着“海幢”二字。据揣度,它可能是海幢寺内和尚的日子用品。